- 相干保举
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
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
是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名句。
【全诗以下】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宋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欲寄彩笺兼函牍。山长水阔知那边。
【赏析】
婉约派词人很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享有盛名的词。它不只仅具备情致深婉的配合特点,并且具备普通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点。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出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风光。菊花覆盖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恍如眽眽含愁;兰花上沾有露水,看起来又像冷静饮泣。兰和菊本就内含某种象喻色采(象喻风致的幽洁),那边用“愁烟”“泣露”将它们品德化,将客观豪情移于客观风光,流露女仆人公自我的哀愁。“愁”“泣”二字,描绘陈迹较显,与大晏词肌理丰盈的说话气概有所不一样,但借外物抒写豪情、衬着氛围、塑造仆人公抽象方面自有其感化。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早晨,罗幕之间泛动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景象之间本不用须存接洽,但布满哀愁、对节候特性敏感的仆人公眼中,那燕子恍如是正因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那边,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触感染,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触感染,并且不只是心思上感应初秋的轻寒,并且心思上也泛动着因孤孑凄凄而引发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傲。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心情非常微婉涵蓄。接上去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豪情也从隐微转为激烈。明月本是蒙昧的天然物,它不领会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天然;既如斯,恍如不应仇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类恍如是在理的抱怨,却无力地表现了女仆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今夜无眠的情形和外界事物所引发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倒映“双飞”,而“望尽海角”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精密。“西风凋碧树”,不只仅是登楼即目所见,并且包内含昨夜彻夜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想。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天然界的明显变更赐与仆人公的激烈感触感染。景既冷落,人又孤傲,几近言尽的状态下,作者又出人料想地揭示出一片无穷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那边当然有凭高望远的迷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充实惘然,但这所向空旷、毫无停滞的境地却又给仆人公一种精力上的知足,使其从狭窄的帘幕天井的哀伤郁悒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能够体会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罗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豪情是悲壮的,不纤柔颓靡的气味;说话也反璞归真,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传播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此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函牍,山长水阔知那边!”彩笺,那边指题诗的诗笺;函牍,指手札。两句一纵一收,将仆人公音书寄远的激烈欲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实际对比起来写,加倍凸起了“满目江山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迷茫无下落的惘然中竣事。“山长水阔”和“望尽海角”响应,再一次展现了使人向往的境地,而“知那边”的感慨则更增添摇摆不尽的情致。
【独上高楼望尽海角路】相干文章:
望尽面前的温顺作文07-22
与你富贵落尽共海角的漫笔散文10-05
笑望来时的路高三美文10-05
尽组词_尽的组词_组词08-10
一起上作文02-13
梦见高楼倾圮07-28
建高楼教案01-22
踏一簇落英绚丽携卿共赏海角路散文10-10
一起上的风光作文10-25
海角船埠歌词10-07